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263|回复: 0

美国为什么没有微信?一大原因竟是因为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7-4 17: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 ║孙沁滢
三节课新晋内容实习生,曾在美国华盛顿D.C.特区交流一年,现就读于一所常青藤大学。
美国为什么始终没有一个像一样的产品?这个问题或许困扰很多人良久。
有意思的是,大家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往往是在把和其他美国的社交类应用(Facebook Messenger, Line, What's App)做对比。但是仅仅是一款社交软件嘛?
我认为,更像是一款工具类软件,一个人们整合了社交、支付、信息的生活入口。所以在讨论为什么美国没有的时候,对标的并不应该是社交类应用,而应该是类似的“生活入口”。
人们或许可以轻易地列举出美国各方面的巨头:社交的Facebook,Instagram, Snapchat;支付的PayPal, enmo, ApplePay;信息的各类新闻和网站。但是若要说到整合了多种功能的生活入口,惟有一款重量级的产品不应被忽视——电子邮件。
人们通过电子邮件和朋友保持联系、与世界沟通、并获取信息和服务。比起国人凡事都喜欢用聊,美国人更习惯通过邮件来进行大量沟通。在美国,人们每天平均都会收发百多封邮件,超过70%的人拥有多余两个活跃的邮箱账号。
电子邮件不年轻了。科技世界起起伏伏,谢幕了的产品无数。35岁了的电子邮件却是个特例——时至今日,它还是人们广泛使用的一项工具,甚至使用人数还在以一个平缓的速度持续增长。
可能在很多人心目中,邮箱都还是个很冷门的工具。根据2017年8月4日CNNIC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6月末的中国电子邮件用户规模约为2.6亿,使用率为网民的35%,半年增长率达6%。这组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同期,中国网约出租车的用户规模约为2.78亿,微博的用户规模是2.9亿。
而美国的电子邮件网民渗透率是中国的2.6倍。根据Statista的数据,在美国,尽管增速较缓,但电子邮件用户在2018年占全部网民的90.6%。这意味着上网的人中,每10个人里,只有1个不使用电子邮件。

我们再看看。根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2018年1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在今年3月份的渗透率达86.4%。这一数字是低于电子邮件在美国的渗透率的,或许也使得聊聊美国的电子邮件这事更有意思。
为什么Email算是一个和对标的生活入口?为什么Email在美国特别风靡?这篇文章试图从用户习惯与路径上来给出一个可能的解读。
用户习惯
美国用户往往从校园就开始培养邮箱使用习惯。
在美国,很多学校从初中起就会为学生提供一个学校邮箱。仅仅就校园内部而言,邮箱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所有的校方课程沟通(包括补充阅读材料,课后总结,考试分数和分布,提交论文),校级活动和放假的通知,社团活动的宣传大都是通过邮件来沟通。
而在国内,一般都由老师在课堂上直接发放通知或宣布,或是通过校会和班会等方式告知,提交论文一般也都是上交打印好的或是手写的纸质稿。

这里面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美国绝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均为走班制,这导致通知很难通过真人口头或是书面地下发。其次,美国学校大都并不禁止使用电子设备,这为电子邮件的使用创造了客观条件。而比起更具有干扰性的即时通讯,邮件也更适应于校园这个环境。
走上社会后,电子邮件也是最正式的职场沟通方式。
几个最直接的好处是:邮箱的后缀名可以是公司名称显得很正式,在对外沟通时也可以有效识别一个人所属公司;公司可以自行构建服务器,安全性高;群组发送、抄送、密送、转发、定时发送、已读回执功能涵盖工作中的各种沟通需求;多地同时登陆,所有附件存在线上,可以作为存档和依据。
在工作协作应用层出不穷的今天,邮箱仍旧有其旺盛的生命力。不仅仅是因为它自带正式的属性,更是因为它能解决工作沟通中的许多痛点。主打IM的工作沟通软件Slack增长迅速,因为即时通讯可以快速地传达信息并得到反馈。然而在Slack上发送长篇大论的工作报告就显得很奇怪,更别说Slack只能用于公司内,在需要多方协作的时候就难以为系。
不管应用场景选定在工作场合的各类效率软件如何发展,Email始终都是无法剥离的重要一环。它解决的是不熟悉的人需要一个靠谱的认证(邮箱@后的公司名称),并且保证正式感和效率、还可以随时追溯的沟通需求。

而在学习工作外,美国用户在生活上仍高度依赖邮箱。
举个例子,我的电脑出现了故障,需要退换。尽管我以线上聊天和的方式与客服沟通过,但我仍旧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电脑的照片,并通过邮件收到确认单据,来进行下一步的沟通。而在国内,我可能直接通过商城的聊天应用就可以搞定所有的步骤。
除了退换货以外,预约私人医生、银行账单、保险理赔等等生活琐事,几乎都需要用电子邮件来沟通。
功能多样
在美国,邮箱是注册各种服务时的不二选择。在国内,往往应用喜欢让用户绑定码,用码来注册并获得各类验证码。此外,美国的第三方平台登陆也有邮箱的身影。比起国内一般采用的和微博账号一键登入,美国APP一般采用的是Google Accounts或者FB一键登录。

在美国,邮箱账号往往还扮演了平台的角色。美国大量的内容网站,无论是传统媒体(WSJ,Times,Washington Post),还是新媒体(个人博主,Medium,Techcrunch),均在邮件注册后可以订阅每日/每周/每季度邮件,邮件内容往往还可以“私人定制”。
图片中的第一条是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每日推送,里面有10条对于今天最重要的新闻的解读。第二条是Financial Times的每日推送,根据我在FT上所的行业和板块,来推送过去24小时内的热点新闻。第三条Andrew ng(吴恩达),内容是他博客的一些更新和他最新一本书Machine Learning Yearning试读版的最新章节。第四条是麦肯锡的季度报告。
除去正经的新闻外,美国的邮箱账号还往往是个电商促销邮件的聚集地。

是不是很像曾经出现在实体邮箱里会看到的超市打折券?国内常见的“教程”可能题为“推送如何转化为销售”,而在美国,“Email销售”始终是个热门话题。2018年,在手机上打开一封促销邮件后,销售的转化率可以达到50%;在电脑端的邮件销售转化率也有35%。

总体而言,邮箱对于美国用户而言,是一个生活入口。人们通过邮箱处理工作,保持人脉关系,获取信息,打理生活中的琐碎点滴。
美国的邮箱好!用!啊!
国内的几大电子邮件服务商可以说是很没有诚意的。网易邮箱广告多,邮箱功能不全、还容易被打成垃圾邮件。换我我也不用啊。更别说整体界面可能和我十年前注册邮箱时的界面,相差无几。
美国的邮件服务商Gmail,Apple Mail,Outlook(hotmail)等,功能丰富、页面简洁,可以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用户生态。我们以Gmail为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6-8 20:35 , Processed in 0.11138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