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358|回复: 0

原来南瓜是从明代引种传入中国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4-27 11: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瓜从引种至中国以来,对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强化了我国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不但改变了我国的作物结构,尤其是蔬菜作物结构,而且迅速融入了我国的种植体系,形成了新的农业种植制度,主要体现在对轮作复种和间作套种制度的影响。

南瓜原产于美洲,嘉靖年间分别从东南海路和西南边疆传入中国。南瓜是我国重要的菜粮兼用的传统作物,常见别名有倭瓜、番瓜、金瓜、饭瓜等。南瓜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全国各地多有种植,单产很高,产量颇丰。
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南瓜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以南瓜为代表的美洲作物的传入,最终在明清之际改变了“园枯”的局面,古代夏季蔬菜供应淡季,形成了以茄果瓜豆为主的夏季蔬菜结构。

中国古代一般论及农业就是“耕田种谷”的种植业,言及农业时将蚕桑畜牧被排除在外。形成了畜牧业不发达的“跛足农业”,以牛的放牧方式为例,经过了一个由牧牛、到放牛再到縻牛的过程,原因在于用于养牛的土地面积的减少,用于作物种植的土地面积增加。
当南瓜传入后,由于南瓜巨大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优势,迅速成了瓜类大宗,改变了农作物尤其是蔬菜作物的种植结构,在园圃中南瓜占了相当的比例,挤占了原有蔬菜作物的生存空间,“南瓜、倭瓜等类,则农圃多种之”,境内种者甚多,几乎为家家皆种,人人皆食之佐餐品。

万历年间姚旅《露书》就提到南瓜:“汝南赵太宰贤有清操子方伯寿祖颇营产业,一日享客寿祖侍坐适食南瓜,太宰曰北瓜不良,在城则占人屋在野则占人地,客向寿祖曰尊言可绎。”通过赵太宰所言,能够说明南瓜在万历年间已经种植颇多,繁殖迅速,无论在园圃还是在野地,均与其他作物争地。
在崇祯年间,山东《历城县志》载:“番瓜,类南瓜皮黑无棱,近多种此宜禁之。” “宜禁之”的原因不明,但是已经到了文人提倡禁止的地步,可见南瓜在社会上的种植是相当多的,对传统作物结构造成了冲击。

同治9年(1870)成书的《梅庄诗钞》中有诗《田家》:“领略田家味,新秋乐可寻,倭瓜延砌角,扁豆覆墙阴,瘦蝶藏花宿,孤蝉抱叶吟,金风犹未起,凉信试清碪。”该诗简单描绘了田家的生活,短短四十字,却仍见南瓜,可见南瓜在田家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瓜虽然在我国大规模的种植,但与原有作物进行了很好的合作,对农业种植制度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了我国多熟种植和间作套种的内容,符合我国农业精耕细作传统特点的要求,对我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然,对农业种植制度的影响也随着南瓜大面积在田园甚至大田中栽培而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南瓜像其他瓜类一样多数是在庭园、宅旁零星栽培的话,是不容易融入农业种植制度中去,也很难对多熟种植和间作套种产生影响。
南瓜成了中国蔬菜作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后,南瓜种植多以秋茬作物收获后的冬闲地(露地)为主。在北方地区一般为一年一茬,在南方地区可一年栽培多茬,主要有春节栽培、夏季栽培和秋季栽培,每茬适宜的播种期各有不同,需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和前茬作物的腾茬时间确定播种期。

北方地区,南瓜的前茬往往被安排根茬菠菜,或早熟春播叶菜如小油菜、小白菜、水萝卜、茼蒿、早熟甘蓝等,后茬可接种秋大白菜、秋菠菜等。南方地区,南瓜茬口模式多种多样。
南瓜植株较大,瓜蔓较长,栽培株行距大,常常在生长前期套作其他蔬菜或粮食作物,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南瓜喜温、生长强健,前期生长较慢,植株低矮立体空间占据小,因此可以和多种耐寒或半耐寒性的蔬菜、粮食间作套种,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和空间地力。再与轮作复种结合起来,收入产出大大增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6-10 05:01 , Processed in 0.09516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