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园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23|回复: 0

梁实秋文章首次入选语文教材 鲁迅作品明显减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7 12:0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jpg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入选高中语文教材



2.jpg
鲁迅作品在高中教材中明显减少



 梁实秋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戴望舒的《雨巷》、霍金的《宇宙的未来》……今秋高一新生,可在语文教材中看到。近日,记者从江岸区高中课改培训现场了解到,许多“新面孔”首进中学语文教材。

  今秋起,湖北省高一新生全部使用新课改教材,语文包括5本人教版必修教材和11种选修教材。与老教材不同,新教材中首次出现了一些过去有争议的名家作品。

  江岸区高中语文教研员郑圣祖说:“梁实秋的作品入选高中教材,我们感到很惊喜。这篇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真挚地表达了他对老师的崇敬之情。过去选作品考虑的政治因素较多,这是梁实秋作品第一次进中学教材。”

  武汉二中高级教师余天泽说,戴望舒的经典诗歌《雨巷》过去是学生自读的内容,进入必修教材也是首次。“这种表达爱情的主题过去是不能进入教材的,这首诗此次入选高中教材,能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什么是人性和真情。”

  此外,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巴金的《小狗包弟》、古代诗歌《采薇》、《涉江采芙蓉》等也都是语文教材中的“新面孔”。

  参加培训的老师们说,过去语文课本中政治色彩较浓的文章也有不少被砍去,教材更具人文色彩。

  记者发现,新课改教材中鲁迅作品明显减少,《药》、《为了忘却的纪念》等作品不见了,保留了《拿来主义》、《祝福》和《纪念刘和珍君》3个篇目。外国作品中的《项链》、《欧也妮·葛朗台》等也从教材中消失。

  武汉六中教科室主任黄德灿认为:“鲁迅作品很经典,但学生不易读懂。新教材新增内容更多考虑到中学生的口味和学习兴趣。”

  高中语文教材增加新闻作品单元

  翻开新课改语文必修课教材,武汉六中语文教师黄颖发现,新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除过去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以外,增加了“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两个版块。

  记者看到,在新教材第一册的“梳理探究”版块中,有介绍汉字和对联的文章,还有“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的介绍,“酷”、“爽”、“帅哥”、“辣妹”、“闪客”等流行词语,都成为学生探究的内容。

  武汉市特级教师甘德炎说:“新教材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运用能力,新增的‘梳理探究’版块,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积累和运用的能力,‘名著导读’重在培养孩子们终身读书的习惯。”

  第一册教材中,还新增了一个新闻作品单元,除保留过去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又增加了《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等新闻作品。甘德炎认为,增加新闻单元除让学生掌握新闻写作这种实用文体,意在引导他们关注社会重大事件。

  杨利伟“飞天”的新闻进入新教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请大家牢记南瓜园网址 www.nan2008.com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南瓜园

GMT+8, 2024-6-10 01:45 , Processed in 0.13792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